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

反思文明

  若要反思文明,便先要釐清文明的定義及其引致的問題。

  人類數百萬年來,世世代代以來和其他物種一樣,均是大自然的一份子。他們過著原始生活,與大自然融洽共存。他們不會挨餓,因為只需跟隨大自然的韻律而活,就能得所需。他們一切所需均是從周遭採集而來,他們不會額外生產、不會製造垃圾、更不會污染這個家,因為他們深知大地母親就是人類的根本。這種文化生活,我們稱為原始文化,一種真正可持續的生活模式。

  直至一萬年前,部分人類開始改變了自己和大自然的關係,這重要時刻開始,就是我們稱之為「文明」的開始。文明生活意味著人類要控制環境,將人類捧上凌駕萬物的位置,縱容他們蹂躪大自然以滿足物慾,更美其名為「切實的需要」的文化。萬年來,人類自以為可擺脫自然,以農業自行生產食物。定居後的文明人口不斷增長,掠奪的生活模式亦相應擴張。這些什麼「農業社會、城鎮發展、帝皇時代、工業革命、殖民主義、全球化」等名稱,只不過是文明社會之下的不同形態、不同制度而己,但其核心價值,同樣是相信大自然只是一種為人類服務的物質,大自然是為人類這唯一物種而創造。這種由「人類屬於土地」改變為「土地乃屬於人類」的文明思想,一方面剝奪現存還過著原始生活的人類,另一方面更對環境造成巨大創傷,是地球告急的終極原因。

  說到這裡,大家不難明白「文明」是近一萬年人類的一種主流文化。說穿了,這也只不過是掠奪文化。其實文化指某一地區的人的飲食習慣、生活環境、與大自然的關係等交匯而成的生活模式。如是這,文明這一種文化就是:吃外來或不是季節而生產的食物,如北方人吃熱帶食物質;居住開採礦石及高溫燒製而成的石屎大廈;生活品也需耗用大量運輸和燃油。沒有能源就沒有文明。

  不過,這種掠奪自然的文化並非人類必然和唯一的生活模式。我們不可以遺忘的是,人類數百萬年本是過著原始生活,能與萬物溝通,並相信人類只不過是萬物的其中生物而已。這種原始文化不僅是過去百萬年才存在,就算是今時今日,仍有一小撮的人類過著原始生活,只要文明人不奪其生活空間、殺害部族,至少還有些人能保存這種敬畏自然之文化。

  當然,我們這一群人身處文明核心,對這些破壞往往無知無覺。但面對地球的病況日益顯著,文明人的一切的生存之道就是建基於開採、種植、砍伐、生產、包裝、儲存、運輸、消耗以及棄置等過程的,所造成的代價,以及現時全球告急的生態災難、能源崩潰、傳染病流傳等問題,我們不得不反問:這種生活還可以繼續嗎?摧毀了大自然,人類可獨善其身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